作為一家國內知名的大型眼科專業醫療集團,華廈眼科醫院集團(以下簡稱:華廈眼科)目前已在福建、北京、上海、重慶、江蘇等多個省市開設了近60家專業醫療機構,旗下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三甲醫院、大學附屬醫院和多個省市臨床重點專科等,并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謝立信院士工作站。此外,華廈眼科年門診量、年手術量均位居行業前列,尤其是近視手術總量、白內障手術總量和角膜移植手術總量,其中集團下屬廈門眼科中心白內障手術量在原國家衛計委公布的2015年度排行中位居全國前五名。
作為華廈眼科的掌舵人,集團董事長蘇慶燦帶領廈門眼科中心從一家區屬二級醫院發展成為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并創立了在醫療行業獨樹一幟的華廈眼科連鎖品牌。以“源于廈門,服務中華,走向世界”為目標的華廈眼科持續創新、不斷突破,在連鎖管理和醫療創新方面已成為行業標桿,并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華廈模式”。
創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用質量夯實百年名院的基礎,用創新保持永久競爭力,用實力為中國品牌贏得尊敬。”這是蘇慶燦榮獲2016中國品牌年度人物時的頒獎詞。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畢業的蘇慶燦在福建廈門有著一份讓很多人羨慕的“鐵飯碗”工作。然而,感受到改革開放浪潮,不滿足于現狀的蘇慶燦毅然辭職開始做外貿生意。
在世界各地做外貿生意的同時,蘇慶燦留意到國外的醫療和教育都比國內要先進,也看到國內外在醫療和教育上存在著巨大差距,這深深觸動了他的心。“我生在農村,更加懂得醫療的重要性,國內醫療和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當時就希望可以去改善它。”所以,在蘇慶燦轉型選擇行業時,首先考慮的不是錢,而是如何為社會做點事。“教育和醫療都在考慮范圍內,我也考察了國內不少知名的民辦大學,像包玉剛的寧波大學、李嘉誠的汕頭大學等,后面經過綜合考慮和評估,發現還是做醫療健康產業更合適,條件更成熟,我有信心做得比公立醫院好。”
“辦醫院首先就是把病人的病看好,這是最核心的。當時我有一定資本,因此我有能力招聘好的醫生、引進先進的設備,保證診療水平與國際同步。同時,我還要把病人服務好。”因此,在2003年8月,廈門市開元區區屬二級醫院廈門眼科中心面向國內外公開進行改制招標時,蘇慶燦參與投標并成功中標,入主廈門眼科中心,從而成為廈門乃至福建公立醫院改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創新:一切以病人為中心
“醫療改制,說起容易做起難。當時要從患者‘求’醫,一下子轉變為‘服務’患者,難度與阻力都是非常大的,要改變醫生的觀念。”蘇慶燦表示,當初之所以要參與到醫療改革當中,就是要為老百姓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做一些探索。因此,當他入主廈門眼科中心后,首先提出從“一切以醫生為中心”改變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
蘇慶燦認為,以醫療專家、高級護理人才和管理專家為主體,建設一支總體水平高的人才隊伍,是醫療事業蓬勃發展的根本保證。為此,在2003年廈門眼科中心改制伊始,蘇慶燦就帶隊把福建九地市所有公立醫院眼科醫生拜訪一遍,把福建省內各公立醫院的知名眼科專家請來。之后的15年里,蘇慶燦始終堅持這一理念,廣納醫療人才,而隨著黎曉新、趙堪興、葛堅、劉祖國、龐繼景、郭海科等眼科界大咖的加盟,也極大地帶動提升了華廈眼科的整體診療水平。
“改制很重要的一關就是要轉變醫生的服務理念和態度。”蘇慶燦表示,早些年醫療行業缺乏競爭,“以病人為中心”算是很前衛的理念,實施起來阻力非常大,但是他并沒有妥協。
蘇慶燦在廈門眼科中心設立了福建省首家醫院客服中心,實行24小時熱線咨詢,把服務由院內延伸到院外,并率先提出專家醫院、平價醫院、無假日醫院的理念。所有的改革都是緊緊圍繞患者的需求而定。“‘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就是把病人需求放在首位,我們的醫療隊伍是甘于奉獻、無怨無悔的隊伍。多少個節假日,甚至除夕夜,當別人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他們依然堅守在臨床一線。‘眼外傷急救隊’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待命,只要有病人隨時趕回醫院;小兒眼科的醫生同樣沒有節假日,越是別人休息的時候越是他們最忙的時候。醫院業務院長吳國基,曾一邊綁著繃帶,一邊堅持給患者看病,讓患者感動不已。正是如此,2015年~2017年,廈門眼科中心曾連續三年被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等授予‘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蘇慶燦說。
改革總是艱辛的,品牌總要經歷風雨。在蘇慶燦的一路堅守下,緊緊把握患者需求,狠抓醫療質量,改制后廈門眼科中心獲評三甲醫院,結束了廈門沒有三甲專科醫院的歷史。醫院的全飛秒近視手術、飛秒白內障手術、飛秒角膜移植術、圓錐角膜術、顯微斜視手術等技術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聚才:打造“百年華廈”
“醫療的本質是治病救人,精湛醫術永遠排第一位,容不得半點虛假。”為了打造受人尊敬的醫療品牌,讓華廈眼科成為“百年名院”,蘇慶燦一直堅持引進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專家,打造技術高地。
然而,人才不僅要引進來,還要留得住。在這方面,華廈眼科靠的不是薪酬高,而是一整套科學高效的晉升、提升機制。華廈眼科還定期選送優秀人才海外深造、出國研修,到集團旗下各院擔任院長、副院長……華廈眼科為廣大眼科醫療人才搭臺子、鋪路子、給位子,提供實現個人夢想與個人價值的平臺,讓醫生與集團共贏、共同發展。
除了“引才”“留才”外,還要“育才”。華廈眼科以“兩院、兩所、三基地、三站”構建規范化培養體系,深化院校合作,全面構筑開放共享的人才聚集地,為眼科行業培養和輸送人才,推出了“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中國眼科醫師未來精英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全國眼科同仁開放,培養眼科人才。
此外,面對日新月異的醫療行業,華廈眼科立足學科建設,還每年都要走出國門考察,引進、更新與國際同步的眼科新設備。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廈門眼科中心五緣院區即將全面啟用,在疑難雜癥上下功夫,打造全國疑難眼病診療中心。這一疑難眼病會診體系,將通過眼科打造醫療資源的線上線下聯動模式,促進醫教研協同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
責任:不忘初心與愛同行
“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能忘記履行社會責任。”蘇慶燦在事業成功的同時始終謹記最初的夢想,堅持初心,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慈善活動。
多年來,華廈眼科始終熱心公益事業,成立公益基金,累計為患者減免金額達2億多元。此外,華廈眼科每月定期舉辦義診活動,為來自全國各地、城市和農村的貧困患者進行義務診療。義診足跡遍及全國,最遠抵達西藏、寧夏等偏遠地區,還曾受中國駐外國大使館邀請,先后8次前往緬甸、尼泊爾、柬埔寨、斯里蘭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慈善光明行,為國際光明事業貢獻力量。
2014年9月,華廈眼科光明行醫療隊全體成員在斯里蘭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隨后11月,中方將斯里蘭卡贈送的國禮——10枚眼角膜,轉贈集團本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這份珍貴的“國禮”最終讓12名角膜病患者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今年的8月27日,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對華廈眼科踐行“一帶一路”的公益事業進行了報道。
世衛組織最新研究報告稱,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幾乎是中國人口總數的一半,其中小學生近視比例已達45.7%。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長,學校是防控近視的主陣地。今年的8月28日,習近平主席針對青少年近視防控做出重要工作指示:我國青少年學生近視高發、呈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系國家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作為國內大型眼科專業醫療集團,華廈眼科一直致力于推進學生近視防控工作。集團還先后開展“近視防控百校巡講”“校園視力安全官”以及“為鄉村點睛”近視防控公益項目,并形成了針對城市和鄉村學生的近視防控模式。
今年6月6日全國愛眼日期間,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在福建、湖北、安徽、廣東、河北五省率先啟動“讓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校園視力安全官”活動。這一公益活動,通過專業眼科醫生帶教形式,在校內成立視力安全官社團組織,定期對其進行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知識培訓,指導他們在班級中開展“防近”工作。活動中,醫院協助學校幫助孩子們掌握實用性的防近技能:“一級視力自測自管”、二三級眼健康檢查習慣養成,“2+5”行為養成。
2017年6月,華廈眼科醫院集團福建區域各分院、騰訊大閩網、共青團福建省委及福建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開展了“為鄉村點睛”大型公益活動,至今救助金額近100萬元。此項目旨在利用互聯網手段“智慧扶貧”,為福建試點鄉村的孩子視力義診、宣教、建立視力檔案、免費配鏡,縮小城鄉兒童視力差異。截至目前,項目組及醫療團隊走進福建省九地市,已為3000名近視學生免費配鏡,累計為5萬多鄉村兒童建立視力檔案。
“不論富貴貧窮,都要服務好每個病人。讓每個人都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這是蘇慶燦的初心,也是他領導的華廈眼科醫院集團的使命。“選擇了這一行,我深感責任重大,華廈眼科一定會成為讓中國人驕傲的醫療品牌。”蘇慶燦說。
[責任編輯:linlin]
廣西注重源頭預防化解生態移民信訪問題 集中攻堅信訪疑難問題
廣西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南寧舉行 構建新時代化妝品監
廣西全面部署開展2022年秋季征兵工作 9月上旬組織審批定兵
廣西出臺重大項目用地“分級分類”服務保障機制 持續增強服務效
湖南出臺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 加快政務服務同城化
山西出臺深入推進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強化物料運輸源頭監管
5月份山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 制造業增長12.5%
今年前5個月山西制造業完成投資達552.8億元
今年前5月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
山西三級法院開展集中執行發放案款周活動 發放執行案件案款9.54億
安徽淮南警方成功破獲一起跨境網絡賭博案件 網站會員人數達10余萬
安徽巢湖警方搗毀冒充“白富美”實施電信詐騙窩點 扣押涉案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