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利器”再添利刃。
3月2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獲悉,隨著19波束接收機投入使用,FAST的巡天能力將大大增強,隨之產生的超級數據,將給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帶來嚴峻考驗,不過,這完全不用擔心,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將投入上千萬元購置硬件,并對數據中心進行擴容。
FAST巡天一圈,耗時20天左右。平時,一根光纖專線將FAST捕獲的海量數據,從平塘大窩凼直接傳輸到了100多公里外的貴州師范大學內。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和貴州師范大學合作建立的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負責將實時傳送到這里的海量數據進行存貯、計算和篩查。
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劉志杰說,經過一年多的緊張調試,FAST已實現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調試進展超過國際同類大型望遠鏡,成為世界級的“觀天利器”。目前,數據中心存貯了2個PB的巡天數據,其容量相當于8000個256G的蘋果手機。通過模式識別等數據處理手段,截至目前,數據中心已經幫助FAST發現了11顆脈沖星和54顆候選體。可以說,數據中心在脈沖星搜索計算和人工智能識別等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準。
事實上,FAST捕捉到的海量宇宙原始數據,并不能立即告訴我們哪些是人類未知的天文現象。它首先需要數據中心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科研工作者“讀得懂”的數據。如果將海量的巡天數據比作是從礦井里挖出來的一堆堆礦砂,那么,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的作用,就相當于是從一堆堆的礦砂里找出金子來。當然,這些數據在處理以后,即使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可能有新的發現。所以這些數據是寶貴的,需要長時間保存。
劉志杰說,FAST將在近期將單波束接收機換裝為更先進的19波束接收機,以大幅提高觀測效率。屆時,FAST周圍也將建設若干30米至5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組成“天眼陣”以提高分辨率,從而獲得射電源更精確的定位圖像。19波束接收機每天將產生原始數據約500TB,處理后會壓縮到50TB,每年按照運行200天計,將產生約10個PB的超級數據,這對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的存儲和超算能力都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不過,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早有應對,預計將投入上千萬元進行擴容。目前,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已添置了硬件設備,并新建了中心機房,完善了通訊配套和耗材。未來十年,預計FAST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100PB,對此,貴州省已啟動相關工作,將在貴安新區建設大型科學數據中心。
[責任編輯:linlin]
宿州市埇橋區面對面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安徽合肥電網最大負荷達864.1萬千瓦打破紀錄 全力確保整體電網
安徽宣城努力打造安徽美食文化特色“名片” 開展校企合作培養人
安徽蕭縣多舉措落實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動 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安徽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夏種糧食播種 重點作物全面落實
安徽出臺9條措施大力支持高校畢業生筑夢江淮 引導加大人才招聘
前5個月安徽新材料產業規上產值同比增長14.1% 雙招雙引成果豐碩
5月份安徽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708.66億 信貸結構不斷優化
黑龍江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 加大承保折扣力度
黑龍江哈爾濱出臺多項政策“促進四大經濟發展” 強化核心共性技
安徽六安今年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 推行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
安徽銅陵設置共計103個社區臨時蔬菜供應點 方便群眾就近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