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等教育布局中,地方高校在全國2000多所普通高校中的比例超過95%,是高等教育的主體組成,肩負著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是推動區域、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高質量特色發展關系著教育強國建設水平,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重要支撐。
●堅持“立德樹人”,以“特”為人才培養增效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高教規模從1949年的11.7萬人發展到2020年的4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4.4%。地方高校在規模上有著絕對優勢,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衡量學校工作的根本標準,將特色人才培養作為高質量教育的重中之重。
地方高校可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做強做實特色之基。一是抓好“規劃圖”,統籌專業建設。堅持立德樹人,結合辦學歷史和產業背景,凝練特色優勢深化綜合改革,重點完善培養目標與質量保障體系,積極推廣小班化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式教學,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適時調整專業布局和設置特色方向,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對行業、產業的適應度。二是抓好“路線圖”,提升課程質量。深度開發有地方或高校特色的思政元素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以航空高校為例,可以從黨史、航空航天史、軍工發展史中提煉優秀案例。結合生產科研需求,加強課程一體化設計和創新教學組織形態,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的常態化。深化產教融合,著力共建實習實踐基地,打通人才培養供需通道。三是抓好“施工圖”,強化教材建設。可考慮與企業共同選好或編好專業教材,尤其是重視將本領域的科研新成果融入教學。推動傳統教材數字化建設,用可視化、互動化新形態呈現專業實踐案例。
●堅持“四有標準”,以“特”為師資建設賦能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全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180多萬人。地方高校在教師規模上占多數,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特色為師資隊伍建設賦能,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推進人才評價特色化構建。堅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科學把握“破”與“立”的關系,在若干主要專業領域實施團隊分層建設,設置與辦學特色相適應的評價指標和崗位體系,突出在優勢特色領域的質量導向和團隊考核,對做出重大貢獻的制定優先條件。二是推進人才引進政策改革。完善人才發展引培體系、配套政策和激勵機制,著力引進與優勢專業相關的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擴大領航企業專家在校兼職比,保證學緣結構滿足特色發展需要。三是推進教職工“三化”建設。以駐廠、掛職、對接等方式提升教職工“工程化”水平。以“博士化”支持攻讀行業院所博士,實現教職工專業結構的再升級或再優化。大力選送中青年骨干訪學,提高特色領域的國際化視野。
●堅持“四個面向”,以“特”為科技創新定位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目前,不少地方高校,尤其是上世紀末由中央轉地方的高校,都具備鮮明的行業特色,是當地產業補鏈強鏈延鏈體系的來源和重要支撐。
地方高校可從三個維度強化科技創新工作。一是有力有序地加強特色項目培育。圍繞關聯產業遇到的“卡脖子”問題、關鍵技術、前沿探索等建立健全項目庫,落實“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按技術成熟度分批攻關,為產業升級提供先發優勢和強力后勁。二是有力有序做好“揭榜掛帥”。主動加強與產業聚集地方、行業領航企業的聯系,共同做好重大創新和成果轉化需求的征集、建榜或揭榜等工作。同時,圍繞學校要重點突破的技術環節“揭榜掛帥”,形成有利于揭榜者脫穎而出的良好生態。三是有力有序推進與產業發展無縫對接。根據產業布局,分片包干常態化聯系區域重點企業、配套企業、軍民融合企業。加強產教融合聯盟建設,推進與企事業共建大學技術中心、聯合實驗室、產業研究院等平臺。共同輪流承辦高層次產學研用論壇、技術成果對接活動,進一步擴大地方高校辦學特色影響力。
●堅持“一流目標”,以“特”為學科建設畫像
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地方高校在省雙一流建設中,不可簡單地把一流目標變成數值疊加,要以學科為載體突出教、科、管、學的力量編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在特色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以“特”刻畫學科底色。
一是突出學科建設布局的整體性。要與學校“十四五”規劃同安排同部署,強化學科分層分類管理,突出學科群發展理念,把學科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出發點,積極推進主干特色學科做強,統籌引導通用普通學科做出特色。二是完善優化學科指標體系。做好第五輪學科評估和新一輪省一流學科建設要點的解讀,在“量”與“質”上加深對指標特色化解析和做好指標布點,保持與產業發展、區域規劃的密切聯系。三是推動“學科+綜合性平臺”工作。重點支持思政特色教育基地、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研究院、省實驗室等綜合性平臺建設,突破傳統路徑依賴,充分發揮產業集聚作用,做強學校優勢特色方向,建成集思政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企業服務、創新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全鏈式示范性特色體系。
[責任編輯:linlin]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設置697處西瓜銷售點 瓜農可免費進入銷售點位
安徽開展夏季酒駕醉駕集中整治百日行動 嚴防酒駕醉駕肇事肇禍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領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嚴打食品違法行為
安徽出臺2022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計劃 共計劃省級一類賽27項
安徽發出倡議書倡導共同做好節約用電工作 商業場所合理用電
安徽安慶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安徽淮北積極落實2022年電網防汛度汛措施 加強防汛專項應急演練
安徽全椒縣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資源助企用工 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宿州市埇橋區柔性引進博士推進鄉村振興 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安徽印發出臺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方案 以零為基點編制預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入選項目 推動提高藝術創作組
淮北相山區持續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群發展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