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陜西省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25年將全面實施新高考。新高考實行“3+1+2”模式,學生在語文、數學、英語3門必選科目以外,在歷史和物理中選擇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
不分文理科,由學生自主選科,使高考制度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也給學校在授課安排、班級管理、師資配置等方面帶來諸多挑戰。
面對學生管理、教學工作的巨大變革,西安的高中目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記者采訪了多位知名中學的校長,請他們分享學校落實新高考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
A.有學校已進行選科意愿摸底
不同學校摸底結果存在差異
“新高考改革,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學生選課意愿摸底很重要。”西安市經開第三中學執行校長鄭宏寶表示,提前充分地摸底可以讓學校有充足的時間籌備師資、教學硬件設施,為選課走班做好準備。據了解,學校將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學科興趣、職業規劃,在征求家長的意見和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選課志愿表》,進行選課班分類分層。
西安市育才中學已面向目前在校高一同學進行了“新高考模擬選科問卷調查”,校長沙濤介紹,學校在摸底時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和優勢學科三個因素。“當學生發自內心對學科本身產生興趣時,才能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不會因為一點挫折就對做出的選擇產生懷疑。”根據西安市育才中學選科意愿的調查結果,在349位填寫問卷的同學中,58.74%學生首選物理,41.26%學生首選歷史。在科目組合方面,本屆高一學生仍然傾向于傳統的大文大理組合。理化生組合占比26.07%,史地政組合占比21.78%,位列12種選科組合前兩位,占比最少的是歷化生組合。此外,位列學生選考學科依據前三位的因素是學科成績(占比88.25%)、個人興趣(占比72.49%)和職業愿景(占比40.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摸底調查顯示出了不同的結果。校長劉文震介紹,首選物理的同學占多數,首選歷史的同學約占三分之一。在選科組合方面,選擇理化生、史地政的傳統大文大理組合的同學比較少,選擇物理、生物和地理的同學比較多。據劉文震分析,此結果與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所選科目組合的專業錄取覆蓋面相關,“選擇理化生難度比較大,也意味著要和學霸競爭。”此外,他表示,目前初步選科摸底并不能準確反映出實際情況,學校日后將進行多輪模擬選科調研。
B.為學生優先推薦最優組合
同步做好12種選科組合的準備
“新高考既然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作為學校應全面做好學生有選取每一種組合可能的準備工作。”鄭宏寶表示,經開三中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師生配比合理,能夠滿足學生的選課走班需要。同時,他強調:“選課不能僅憑學生的一己之力,要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權的基礎上,發揮家、校合力。”
具體而言,在指導學生進行科目的選擇上,鄭宏寶指出:“‘3+1+2’中的‘2’要考慮學生未來發展方向、求職意向、職業意向中適用專業及專業發展中所需學科進行選擇;另外還要結合學生自身實力,‘1’中涉及位次分,還要考慮學生自身該學科的競爭力選擇。”此外,經開三中將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點對點”的選科指導,從科目興趣、學習方法、學校師資、家長建議、師生關系等5個維度,按照權重進行賦分,填寫《優勢學科發展決策表》,作為學生科目選擇的重要依據。
學校學科建設情況也將作為學生選擇科目時的重大考量。沙濤介紹,育才中學將根據學校實際學科情況和學生整體情況,在科目設置方面優先推薦最優組合,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逐步實現從“配餐制”到“自助餐”的轉變。同時,學校將大力推進職業生涯教育。
“職業生涯教育是當代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體現,全社會都應該認識到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沙濤介紹,育才中學將把職業生涯教育作為強制性的教育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并貫穿于整個中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
“新高考,生涯規劃是核心。這決定了后期的專業和職業方向,是最基本的原則。”鄭宏寶也表示,學校將增加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師配備,為學生選擇學科提供幫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擁有依托大學的資源優勢,據劉文震介紹,學校將在高一年級讓學生充分體驗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興趣愛好的測試,根據學習成績和興趣變化不斷調試選科規劃。對于選擇科目,劉文震表示,學校會尊重學生選擇,會準備也有能力配齊12種選科模式,同時會向學生推薦高校專業覆蓋率最好的6種模式。此外,他提示,其他已經進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的相關數據也可作為參考依據。比如:2021年是遼寧省“3+1+2”新高考落地第一年,根據遼寧省2021年普通類高考分數線,歷史組本科線(456分)與物理組本科線(336分)相差120分。依據遼寧省公布的2021年“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達到歷史類本科線的學生占比49%,達到物理類本科線的學生占比91.2%。此外,根據相關數據分析,首選物理的考生可報考72%的招生專業,物理、化學和生物的選科組合覆蓋了98%以上的專業。
C.選科走班后將分行政班與教學班
教師由學科教學者轉型為全面管理者
在西安市經開第三中學,選課走班制將采用“行政班”與“教學班”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全面發展負責。據了解,學校將采取語數外學科分層分班組成“行政班”,根據學生的選課結果分成若干“教學班”,分設行政班主任和教學班主任,班主任之間定期溝通。
對于出現空堂的學生會指定學習或活動位置,如圖書館、自修室、實驗室等,所有地點也會安排參與管理的老師,保證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全、學習及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選課也是在選老師。”鄭宏寶校長表示,學校將以新高考為目標,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改革教師的評價、考核辦法,以新的考核、激勵方式,督促全體教職工適應改革。
“選課走班后,行政班與教學班存在學科差異,學科學習成績和基礎也截然不同,我們將采取分級管理的制度進行管理。”據沙濤校長介紹,育才中學日常管理、大型德育活動仍以行政班為主,選科后的教學常規管理、校本課程及學生管理以課任教師為主。
“在選課走班背景下,教師將不得不與具有多種背景、需要、期望、動機和志向的學生建立關系。這就意味著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具備多種能力。”在沙濤看來,新高考模式必然引起教師隊伍建設的歷史性變革——教師是學科教學者,更是學科教育者;教師既是學習指導者,更是全面管理者;教師既是課程執行者,更是課程建設者。
據了解,育才中學將建立學生導師制,由一位導師負責若干名同學的選課、學習、生活、管理、評價、德育等方面工作。沙濤表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是灌輸知識,而是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以學生的發展水平為出發點,通過教學促進學生的優勢發展,幫助學生彰顯自身的生命價值。”
記者 鎖錚錚 實習生 石雨萌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