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始,低代碼爆火。有人認為它是第四代編程語言,有人認為它是開發模式的顛覆,也有人認為是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有很多聲音,社區討論很熱烈。CSDN隨后展開低代碼平臺產品系列活動,包括低代碼開發者認知度與應用線上調研,市場洞察報告,專家專訪專輯,研討會等。邀請低代碼平臺產品的各個角色共同研討,力求為大家呈現一個立體的、透光的低代碼發展脈絡和未來趨勢。
劉翔 明源云·天際事業部 CTO
csdn:您認為目前低代碼平臺的行業現狀是怎樣的?
劉翔:我們認為,目前國內在低代碼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相比國外的OutSystems,Mendix還有Salesforce,國內不管是通用型低代碼平臺,還是行業的低代碼平臺,都應該會在近兩年內爆發。
同時,不同的廠商在低代碼選型時,考慮也有所不同:有的選擇做aPaaS,有的選擇做BPM的PaaS,還有的做通用型低代碼平臺,不同的企業,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選擇。但整體來看,我認為還是處于探索的階段。
放眼未來,低代碼如果脫離業務,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國內,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訴求下,希望以低成本,更快更敏捷的方式去創新,去探索數字化轉型。
同時,我們也希望真正能實現技術民主化。讓專業的廠商為業務顧問賦能(或者業務運營人員),讓他們可以在專業廠商的數字化能力之上,去做一些搭積木式的“DIY”操作,從而參與到數字化建設中。就此場景而言,未來低代碼領域的發展趨勢向好,也很有可能最終會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加速器。
現在來看整個低代碼平臺,從應用場景來說,主要分為三個大類:
第一類,應用軟件廠商在拓展更廣闊的生態空間時,研發的aPaaS平臺。它主要是由一些SaaS廠商延伸開來,比如說我們明源云·天際等廠商的技術平臺,都是屬于應用型低代碼平臺,從應用軟件廠商出發去做類別定位,國外的Salesforce也屬于這一類。
第二類,以流程為驅動的類似于bpmPaaS平臺。主要用途是以流程驅動場景。國內很多產品都是從bpmPaaS延伸而來,隨著流程路線走出來的低代碼平臺。
第三類,由專業服務開發者的公司研發的low code平臺。這類平臺的技術更加民主化,類似于國外的Mendix,Outsystems,他們很早就開始在這個領域,持續打磨服務專業開發者的低代碼平臺。
同時,由于國內外軟件市場的模式不同,所以國內的軟件公司,更多的產品會偏向應用軟件的低代碼平臺,真正致力于做開發工具的軟件公司在國內其實很少。國外的公司比如微軟,它既有非常優秀的面向開發者的開發工具平臺,也有面向應用的CRM平臺產品。Salesforce早期面向應用,在國內應用軟件的視角,也會更貼合市場需求或者商業模型。
csdn:您認為目前低代碼平臺的行業現狀是怎樣的?
劉翔:針對不同的類型,產品能力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因為明源天際平臺的定位是企業級低代碼平臺,所以從明源的視角,企業級低代碼平臺應有四個方面的核心能力:
第一,零代碼、低代碼的構建能力。因為低代碼平臺畢竟是一個應用構建平臺,所以代碼的構建能力應重點考察,它是否具備“生產力”也是這個角色的核心能力,是第一個需要關注的維度;
第二,多團隊并行研發的協同能力。一個企業級軟件總是會涉及到三方團隊的協同工作(原廠技術團隊、客戶IT團隊、生態伙伴團隊),三方主體并不同,但是大家都在為同一個客戶提供服務。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服務類型,這個時候低代碼平臺如何支撐多團隊協同并行研發?需要重點關注;
第三,移動和PC的多端體驗能力。當下,很多低代碼平臺都在追求標準化,但標準化勢必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個性化體驗缺失。而現在年輕用戶群體對數字化體驗感的要求卻在逐步提高。因此,低代碼平臺在加速數字化進程同時,不能犧牲用戶體驗,這一點同樣不容忽視;
第四, aPaaS和iPaaS的集成能力。一個偏行業,一個偏技術,體現技術與業務的整合能力。一個企業級的低代碼平臺,首先需要把企業所需的技術能力整合編排起來,提供一體化基礎設施。然后對于行業Know-How有成熟的模型來沉淀,讓大家可以去復用,或者共享,這也是核心能力之一。
以上四點,是我認為低代碼平臺產品應該要核心考察的維度。
csdn:行業中的代表企業和我們的合作伙伴,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來應對低代碼驅動的數字化趨勢?
劉翔:首先,意識要轉變。早期企業級軟件,如果不做定制開發,從原廠購買一個標準軟件,會有很多業務場景不適用或者功能缺失。后來隨著生態的發展,便有了定制化開發的合作伙伴。然而一個只做客戶化定制需求的團隊,也很難顛覆原廠技術框架。所以一直以來就存在標準化和個性化的沖突,而低代碼平臺是解決這個沖突的有效工具。
所以企業需要足夠開放,也需要選擇足夠開放的技術原廠。才能夠讓技術提供方將專業廠商的能力同步給自己,讓自己具備定制化能力,在原廠架構之上,實現自主可控和創新。
其次,深度思考組織變革。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原先企業IT組織更多為系統運維的角色,更多的個性化研發和標準化研發都在定制化開發的合作伙伴處和技術原廠。所以企業IT會變得邊緣化,并且個人成長價值感變弱。如今有了低代碼平臺,企業IT更需要轉變為業務模型打造,掌握業務流程的角色。這對企業IT組織成員的個人價值是二次深挖,他需要具備企業業務知識,對個人成長才更有價值。
低代碼平臺是生產力工具,生產力的提升,必定帶來生產關系的變革,這個生產關系就是企業內部組織面對的變革。
csdn:最適合以低代碼方式實現的應用場景有哪些?請舉兩個例子?
劉翔: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各有不同,也有更多應用場景待挖掘,目前我看到三類比較清晰的低代碼應用場景,相對通用:
第一類,新領域業務創新的小場景。如果在這個行業中,本沒有專業廠商持續提供數字化服務,但數字化轉型的趨勢需要用新手段去兌現業務創新。我認為這種場景就適合用代碼來做。譬如,地產的產業轉型,有幾類系統兌現比較快,比如說黨建管理系統、工會系統,而這兩個系統,還沒有專業廠商承接。以前通過外包團隊來實現,但這種模式不可持續,加之本身開發難度并不復雜,所以企業內部IT人員,就可以用低代碼快速構建。
第二類,更加貼近員工\客戶\伙伴的移動化場景。明源云所提倡的數字化路線,是客戶場景從信息化到移動化、在線化再到數字化的發展。所以,回頭看,我們發現企業中有很多成熟的系統,并沒有很好地貼近移動化應用體驗,比如移動報銷,打卡等等,這些也都可以使用低代碼在移動端快速兌現。
第三類,事務類線上協同場景。一場疫情爆發,低接觸導致強協同。諸如開會一類通常以線下方式兌現的場景,不得不轉移到線上來。這也挖掘了更多新事務類場景,而這些,都可以通過低代碼來完成。
目前行業用戶對于低代碼平臺的應用,最大的一個障礙在于應用軟件廠商和低代碼廠商所代表的業務和技術有分離。
一類是很多低代碼廠商的產品能力在持續進化,但是缺少行業Know-How,也沒有行業合作伙伴為其提供業務模型,因此面向客戶時就會很單薄,只有技術沒有業務。另一類是早期有極強業務模型的應用軟件廠商,但沒有使用低代碼的方式重構業務模型,以至于給客戶提供的依然還是一個標準化的程序。因此,便出現了一個不能融合的生態體系。
如果業務和技術分離,就很難面向一個客戶,或者面向一個行業提供一體化能力。因此,健康完善的生態系統對于低代碼平臺產品推動數字化轉型,是至關重要的。很難有一個通用型的低代碼平臺,能夠滿足所有行業的需求,所以我認為低代碼產品的最佳發展路線是:以行業為視角,形成生態的聚合,或者叫行業低代碼平臺。
這里分享明源低代碼平臺目前在泛地產行業中,最有代表性三個功能點:
首先,面向顧問的零代碼構建能力。加字段、調布局、改屬性,以這三點為代表的零代碼平臺,可以完成一些細微的業務邏輯。而當一個技術平臺能實現加字段、調布局、改屬性,它其實就完成了應用開發的全閉環了。我們在全國的幾千家客戶,都可以基于這個能力,直接在本地完成很多功能的交付,而不需要到明源云的“中央廚房”去做交付。這是目前行業對低代碼很核心的感知,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點。
其次,面向流程的低代碼設計能力。明源做過大量的審批流,包括合同審批、招采審批、定價審批等等。在數字化進程中,當業務流程變化頻繁,大部分業務都是創新性探索時,無論是PC表單還是移動表單,都需要支持整個審批流的所有過程,而這些需求,都可以由實施顧問和客戶IT人員完成實時在線調整。
所有原廠的流程都完全脫離于硬編碼,全部基于低代碼設計完成,客戶可以非常便捷地實現流程調用。特別是在當前組織下,大家都頻繁試錯的時候,流程設計的低成本重組就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特性。
第三點,打破信息孤島的iPaaS集成能力。當企業級軟件分類眾多,容易形成信息孤島,雖然這是個困擾行業多年的問題,即便是在數據中臺誕生后,依然不能徹底解決。而天際iPaaS集成開放平臺,可以很好地把所有的遺留系統,通過服務的方式編排起來,形成新的服務資產。這是一種共享服務的方式,將沉淀下來的服務資產通過低代碼平臺組合,讓很多傳統的系統變成了新的可復用的資產。企業可以利用歷史成果,快速實現新業務的探索和創新,為數字化建設提速。
[責任編輯:linlin]
大功率才能吸干凈 農村廚房就選標率、標帥系列大吸力油煙機
精簡派生、智能升級,2024款傳祺GS8煥新來襲
北汽制造陸付軍:為車主創造一場“雙向奔赴”的品質體驗
京東618全國各縣“大有背景”農特產開卷 “千縣名品”風物云集
科大訊飛智能錄音筆廣受用戶好評,強大功能或是其致勝法寶
傳祺E9榮膺C級插混MPV低碳冠軍,“低碳節能王”非它莫屬
斷層式領跑!跨越速運“深度綁定”國內知名賽事,服務大型國際賽
露營必備!香飄飄瓶裝牛乳茶繽紛好味,隨心挑選~
全新內飾,豪華座椅包加持!2024款傳祺GS8配置曝光!
坐標攜嘉美金街項目亮相2023房交會 展位人氣火爆全場
“V字大臉”的全新一代“M8大師”,即將躍遷而至
拓馳大吸力油煙分離集成灶:從此做一個無油無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