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該房屋已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未經本院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任何破壞本設備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處罰”。3月21日,神木市人民法院執行局使用一款會“說話”、可自動報警、能實現24小時監控取證的物聯網“智慧封條”,查封了一處即將進入評估拍賣節點的房產。這是榆林市法院系統首次在執行階段采用“智慧封條”對涉案物品進行查封。
據了解,2016年5月16日,被執行人劉某、王某向申請人某銀行借款288萬元整,約定年利率6.9%,并與申請人簽訂了書面借款合同,被執行人高某、常某夫妻雙方自愿以其名下房產為該筆債務提供抵押擔保,借款到期后,劉某、王某償還借款2萬元本金,剩余286萬元借款和利息未償還,因該抵押物對上述借款款項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為了保證執行環節該房產的可實施性,神木法院于3月21日試用智慧封條對涉案房產進行了查封。如果當事人繼續不履行還款義務,法院將依法對該房產采取司法拍賣。
在法院執行工作中,對不動產的查封一般為“活封”,即房屋所有人或租賃人可以居住,但不得買賣。判決生效進入執行環節后,如被執行人依然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則需要對所查封的房產進行司法拍賣。“法拍房”騰房交付是執行工作中的“硬骨頭”,拍賣成交到交付周期較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執行標的變現,部分被執行人甚至極度不配合,在拍賣過程中采取肆意破壞房屋結構、構造虛假租賃合同、讓家中老人強行“霸占”房屋等方式對抗執行工作,讓執行工作人員舉步維艱,無法充分保障買受人的合法權益。神木法院首次采用的“智慧封條”設備外觀醒目,使用簡單方便,固定性好,還不容易被破壞。
“這個智慧封條能實時聯網,對查封房產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和取證,任何人靠近或者試圖破壞智慧封條時,設備內置的聲光警示系統會立即自動發出聲光警告,還能對任何破壞設備的相關人員及其行為進行同步攝像取證,并將現場視頻同步發送到執法人員和相關人員的手機終端或電腦,有助于執法人員第一時間知悉情況、固定證據,及時采取進一步應對措施。在智能封條上還印有二維碼,被執行人和相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掃碼就能閱讀相關法律文書,了解該房屋被查封原因。”辦案法官表示。
智慧封條的啟用是神木市法院加速智慧執行的又一次實踐。完美結合的“司法+技術”對被查封的房產進行全天候監控,讓“智慧封條”像高懸的利刃那樣時刻產生威懾效應,無疑能夠極大地壓縮違法失信人員的活動空間,神木法院將繼續加強對新技術的及時接納和廣泛應用,讓司法權威得以強力維護,讓勝訴者的權益不落空。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