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恒靈是洛南縣三要鎮中心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她在洛南縣的連綿大山里一待就是8年,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山里的孩子。
(相關資料圖)
“每一堂課,都是在給孩子們心田播撒希望的種子。”祝恒靈心里總裝著這句話。為了讓知識變得更有趣,她在教學上花了很多心思。
數學課太抽象,她就將玉米棒、小石子等變成生動的“農家教具”。講語文課文《童年的水墨畫》時,她買來宣紙、毛筆,現場示范,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水墨丹青”的魅力。
為了讓學生“看到”侏羅紀世界,她熬了幾個通宵,學著制作《恐龍滅絕》的動畫課件。當課件里那顆隕石“拖著”光影砸向地球時,孩子們“哇”地驚呼起來,眼睛瞪得溜圓。
她的備課本貼滿了五顏六色的便簽,密密麻麻的教案旁寫著各種標注。“這里加個情景劇演一演?”“用咱洛南方言講寓言,肯定更親切!”……同事們都說,她的課是用心血一點點“磨”出來的寶貝。
班上有個特別的學生叫小鑫,因為先天疾病只能坐在輪椅上。6年時光里,祝恒靈像媽媽一樣用無微不至的愛為小鑫筑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小鑫上廁所有困難,祝恒靈就和學校溝通,為他改裝廁所扶手。當得知小鑫家人為高昂的醫療費發愁時,她四處聯系愛心公益組織,一遍遍講述小鑫的故事和夢想。最終,公益組織帶來了捐款,同時帶來了書籍。
細心的祝恒靈還特意提醒:“送書時,別忘了夾一封鼓勵信啊。”小鑫收到信后,祝恒靈又鼓勵他回信,教他學會感恩。
知道小鑫癡迷星空,她用自己的工資買了各種天文書籍送給他,還為他下載天文紀錄片和電影。當小鑫捧著《時間簡史》時,臉上綻放出從未有過的燦爛笑容。
后來,她在小鑫家看到了這本書,里面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也想和霍金一樣,用思想奔跑!”看到這句話,祝恒靈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那是心疼,更是欣慰。
班里曾有學生嘲笑小鑫的輪椅,為此,祝恒靈開了堂特別的班會——“我的身體我的光”。
她讓學生輪流說自己的小缺點,“我怕數學”“我是左撇子”“我跑不快”……最后,祝恒靈伸出自己的手,亮出因批改作業而磨出的厚繭溫柔地說:“這些‘不一樣’,不是缺點,是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記號。”從那以后,課間時小鑫的身邊總是圍滿了同學,他們一起聊天一起歡笑。
即使后來不再教小鑫了,祝恒靈還是隔三岔五帶著新書去家訪,讓小鑫的房間里,永遠有陽光和希望。
祝恒靈的辦公桌上有兩樣“法寶”:一本是翻得卷了邊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還有一本是厚厚的《成長手賬》,里面貼滿了學生的小紙條,寫滿了她的學習心得。
她說:“要當孩子們的引路人,自己先得不停往前走。”為了讓學生愛上閱讀,她堅持早起,在晨光中大聲朗讀半小時。《詩經》、現代詩歌……清朗的聲音回蕩在校園,成了最美的起床鈴。
寒暑假別人休息,她卻忙著“充電”。她報名參加線上心理課程,筆記記得密密麻麻:“怎么和留守兒童說心里話?”“怎么幫身體不便的孩子解開心結?”
最讓孩子們佩服的是,她給自己定了個“閱讀馬拉松”計劃——一年要啃下幾十本書,每讀完一本,就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分享心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鑫用顫抖的手寫下了第一篇讀后感:“原來書里的世界,比輪椅能去的地方還要廣闊!”在她的帶動下,班里的“小書蟲”越來越多了。
她在日記中寫道:“教育啊,不是犧牲,是一場溫暖的遇見——我遇見了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睛,孩子們遇見了我這顆愿意深深扎根的心。”
這顆滾燙的心,就這樣落在洛南的山鄉沃土,長成一棵會開花的樹,為山里娃撐起了一片晴朗、溫暖的藍天。
記者 郭妍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