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怎么給孩子登記戶口、參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怎么領生育津貼……即將臨產的日照市民李妮,一想到生產后要跑很多部門、辦這么多事,而且有些需要媽媽辦理,家人代替不了,就覺得“頭大”。
而日照市最近推出的婚育服務“全照辦”的服務,“解救”了焦慮的她。“在手機上就可以把新生兒出生后需要辦的所有事項‘一站式’辦妥,不必擔心毫無頭緒或者漏了哪一項。我搜了下辦事指南,果然如此。而且上面說,出生醫學證明等相關證件還可以郵遞到家。這項服務對我來說真是太及時了!”李妮很開心。
婚育服務“全照辦”,是日照市今年推進“雙全雙百”工程的首個試點場景。
“出生醫學證明辦理、戶口登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生育醫療費支付、產前檢查費支付、生育津貼領取、生育登記、社保卡申領等8個婚育場景是省里的規定動作。除此之外,我們又創新增加了戶口婚姻狀況變更、生育補助金、新生兒醫保參保繳費等3個關聯度較高的事項,共實現了11項婚育事項聯辦。”日照市政府辦公室主題服務事項場景開發工作專班負責人劉瑩告訴記者。
事項辦理不用跑,婚育服務“全照辦”,到底能為申請人省多少心?
“之前我們做過調研,生完孩子要辦的一長串手續涉及公安、衛健、民政、人社等8個部門,以及助產機構、派出所、銀行網點和基層社區。優化前,申請人最少需先后跑9次,填報表單11張,提供各類材料52份。優化后,11個事項可全部實現‘零跑腿’網上辦,僅需填報表單1張、拍照上傳3份材料。同時,申請人不再需要提供原件或復印件,材料可全部通過電子證照或政務數據進行共享。”劉瑩說,按照2020年新生兒出生情況估算,婚育服務“全照辦”每年能為辦事群眾節約復印成本約130萬元、交通成本約420萬元、時間成本約20萬天。
政務服務流程再造的背后,是“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的層層打通。
“婚育服務‘全照辦’涉及新生兒的有4項,分別是出生醫學證明、落戶、醫保、社保。我們最初設想的是,用戶只需一次性填寫信息,數據就可以在后臺逐一完成登記辦理。但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出生醫學證明屬于衛健委省級垂管專業系統,市級沒有接入權限。”日照市政府辦公室主題服務事項場景開發工作專班成員郭碩回憶。
“數據跑腿”一上來就卡住了,怎么辦?日照市與省衛健委反復協商,最終獲準在省衛健委現有的系統內,專門添加日照手機端辦理模塊,網上完成辦件后,以電子證照形式輸出供落戶部門使用。
電子出生醫學證明,要想具有和紙質證照同等效力,必須蓋印電子簽章,確保簽章文件的完整性、簽章人身份的真實性以及簽章行為的有效性和不可抵賴性,具備電子證照的防偽驗證功能。為此,在去年已建成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庫系統的基礎上,日照市大數據發展局工作人員又依托平臺,對接省衛健委的相關數據,并依據日照市衛健委提供的模板,新增“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目錄信息以及電子證照模版,經過部門對接、印模收集和數據調測等步驟,制作完成涉及醫療機構和具體業務辦理人員的19個電子簽章、36個電子簽名的電子印模。
至此,領證人簽名通過“愛山東·日照通”App手動填寫后制成圖片加蓋在電子證照上,簽發人姓名及電子簽章可以從系統調取直接蓋印到電子證照上,最終生成完整的電子出生醫學證明。
4月8日,東港區陳疃鎮東陳疃村徐女士,在日照市人民醫院生產后,就通過“愛山東·日照通”App上的婚育服務“全照辦”,當日為女兒辦理了電子出生醫學證明。這也是全省首張電子出生醫學證明。
“出生醫學證明需要母親辦理,剛生完孩子身體不允許,聽說可以通過網上辦理,我就在‘愛山東·日照通’App上提出了申請,系統自動獲取母親的信息,只要手填父親、孩子等基本信息,然后人臉識別,步驟簡單易操作。”徐女士欣喜地表示,有了電子出生醫學證明,以后辦事使用起來更方便了,也不用擔心紙質證明遺失了。
出生醫學證明問題解決之后,落戶又是一道關。落戶窗口設立在基層派出所,但公安系統是專網專線物理隔絕,電子證照數據無法進出。針對此,日照市又層層向上級部門申請,國家公安部門也給予大力支持,專門搭建了一套數據傳輸系統,解決這一問題。
就這樣,經過近3個月的系統攻堅、部門協同,數據“破壁”、信息共享,原來需要跑多趟、進多門的11項婚育手續,日照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零跑腿、全程網辦。
婚育服務“全照辦”,是日照市“全生命周期”主題服務事項場景中的一個。今年,日照市將企業、個人辦理的關聯性強、辦事需求大的多個單一事項,分別歸類為綜合“一件事”主題場景,共梳理形成了28個“全生命周期”場景,分別由28個場景專班全力推進。其中,個人“全生命周期”場景10個,包括婚育、教育、退役、工作、置業、出行、就醫、救助、養老、身后。企業“全生命周期”場景18個,包括企業開辦、扶持補貼、施工許可、獲得信貸等。
“同一個場景內,將各個事項串聯、并聯成主題服務事項‘辦理鏈’,通過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推進跨部門事項聯辦、全程網辦。”劉瑩介紹,以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為中心,日照市政府辦公室主題服務事項場景開發工作專班將全力打造不少于100項高頻事項的極簡辦、集成辦、全域辦的良好政務生態,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諾言。
據悉,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日照市委、市政府從群眾視角出發,借鑒寧波、金華等地先進經驗,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無證明城市”建設。去年11月28日日照市政府出臺了《打造“無證明城市”實施方案》,提出今年6月底之前基本建成無證明城市,以五蓮縣為試點,同步推進區縣改革,最大限度“減證明、減環節、減時限”,推動“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轉變,讓群眾不再為開證明而煩惱。
截至目前,日照市共分三批向社會公布了670個“無證明辦事”事項,涵蓋了市場準入、社會事務、農水事務、工程建設等領域共23個部門單位,70余類證明無需申請人提供就能辦成事。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離不開數據支撐。據日照市大數據發展局局長王慧敏介紹,日照市大數據發展局大力推進“無證明城市”服務系統建設,著力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實現部門間證明材料數據共享和部門核驗。截至目前,日照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有各類政務數據資源目錄13400余項,已為“無證明城市”提供了包括身份證、營業執照在內的8類共享數據,同時正在申請對接國家、省級98類數據,讓無證明服務更加高效便捷。目前,日照市已實現無證明辦理的670個事項中,有652個事項應用了共享數據。
同時,積極推動“愛山東”日照分廳和“愛山東·日照通”App建設。目前,“愛山東·日照通”App已建設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住房保障、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社會保障、文體旅游、教育學習等八大便民服務場景,并上線了包括“義務教育報名入學”、婚育服務“全照辦”“無犯罪記錄證明”掌上開具等無證明服務事項在內的1300余項服務應用,基本形成覆蓋日照全域的本地化服務生態。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