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象新聞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韓留收 通訊員 李剛 滕敬豪
每天凌晨,當不少人還在睡夢當中的時候,身著工裝的上班族已開始對頭天清洗好的不少農特產品分類、打包、標簽、裝車,再按客戶要求迅速拉到目的地。“公司和不少企事業單位、商超、工廠有業務合作,及時收購和初加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的果蔬肉漁等產品后,通過貨車運輸、快遞等多渠道及時送貨上門,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優質的正陽產品。”知名企業河南奔林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遠說。
畢業于鄭州大學的黃遠在家鄉正陽縣創業成功后,不僅在老家該縣熊寨鎮大許村打造數個專門收購豆角等時令蔬菜的種植大棚,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座談商議后,還與該縣新阮店鄉、陡溝鎮、熊寨鎮、慎水鄉等鄉鎮(街道)轄區內的相關市場經營主體簽訂了蔬菜等產品統購協議,定期采購這些地方種植戶、養殖戶生產出來的優質農特產品,參照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生產標準對其初加工后,把產品再分別送到客戶的手中,打通農產品上行渠道,有效緩解種的多、賣的難、難買好等難題。
種產銷實時對接好,市場才越來越大。不僅“奔林鳥”在積極行動,新阮店鄉種植戶李慧、熊寨鎮種植戶劉新春、雷寨鄉種植戶李新中、陡溝鎮養殖戶田保安、大林鎮養殖戶易明強、蘭青鄉種植戶羅文武、油坊店縣種植戶王富業、袁寨鎮種植戶陳小秋、慎水鄉養殖戶等個體戶在該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單位的幫扶下紛紛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購買原料、規模種植、科學管理,統一育苗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施肥用藥、統一品牌認證,在豐收時節主動與當地商超飯店、外地企業等諸多市場經營主體和傳媒公司、直播網紅精準對接,奮力打通從地頭、工廠到柜臺、餐桌的運行鏈條,把一車車新鮮的農特產品賣成了搶手貨。
平臺發力,多端成交。依托遍及全縣的農資服務中心、村級電商服務站點、普惠金融服務站、鄉村振興生活館等平臺,該縣培育和孵化種植、養殖大戶做大、做強,鼓勵和支持有創業愿望的農民群眾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鄉村創業,充分搭建農技推廣、技能培訓、觀摩學習、專家指導、小額信貸、項目申請等多種平臺,大力開展特色種植、養殖的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運營,將產品信息上傳到相關溯源平臺,幫助注冊商標、技術指導、宣傳推廣、建立合作等,推動便民服務向社區、村組等終端延伸,提高產品產量、質量,加快產品流通速度,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菜籃子”,撐滿各種植、養殖戶的“錢袋子”。
為保證農特產品質量,該縣組織農業農村局專家到種植、生產一線進行技術指導,要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常態化檢查商超等店鋪擺放的產品,安排商務局等部門做好產品的線上銷售與運輸,聯合該縣各級各部門全力服務好各類市場主體,經常開展“萬人助萬企”、調研座談、結對幫扶等活動,及時解決其在種植、生產、加工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留住更多村民在家門口的創業、就業,打造一條條農特產品的上下游產業鏈,擦亮正陽縣的三農品牌。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